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培养方案
一、专业编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编码:080601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机与拖动。
五、达到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
学生毕业时总学分应达到188学分。其中必修课113学分,专业选修课20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实践教学计划41学分,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4学分。
六、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掌握自然科学及本专业学科领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能综合考虑社会、法律和环境等因素,使用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具备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运行、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在团队中认识角色定位,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化视野和善于学习实践的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七、专业平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结合新乡市起重行业,建成“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新乡市重点实验室,另外学校还建设有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含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实验室、信号系统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以及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新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濮阳市贝英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现已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近年来,经过学科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智能优化算法与调度理论、智能检测及控制技术等研究方向。
八、师资力量: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部分学科成员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了省部级项目15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九、专业特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学生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系统运行、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拥有完备的专业实验室,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改革目标,不断调整专业建设方案,推进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环节的综合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根据行业发展要求,及时灵活地调整、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强调专业技能,实行专业方向模块化,实验教学课程化,结合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实现与行业需求对接,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十、继续深造和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研究领域继续深造学习。本专业就业范围广,几乎不受行业限制,可在电力系统、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交通、邮电、通讯、环保、城建、能源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十一、获得荣誉:近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蓝桥杯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大赛、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比赛等各项国家级、省级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